请你在黎明之前呼唤我_第244章 番外二百三十一 梦回唐朝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 番外二百三十一 梦回唐朝4 (第4/9页)

工作。”说完,杀了劝说的人。
  不管出于哪方面考虑,他最后也实现了这句豪言,这点他无愧于他的岗位。
  第三天,十月十七日,庞勋、许佶他们回来了,返乡团回来了。
  三个月,三千里路,历经千辛万苦在外打工六年半的返乡团成员终于还是平安回到了家乡。
  困难险阻都挡不住游子归来的心。
  离开是八百人,回来将近七千人,一路锣鼓喧天,鬼哭狼嚎。
  如果是以前,八百人都要搞得沿路鸡飞狗跳,七千人更要一路大扫荡。但现在,七千人的庞大队伍,其中还有很多三山五岳的绿林同道,愣是比政府军还守本分,基本做到了秋毫无犯。对沿路碰到躲避不及的居民还做到了和颜悦色。
  只因为这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故乡情结,华夏几千年的情结。
  戌鼓断人行,边雁一声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返乡团的真实写照。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方面的消息:
  创业老板事业有成给家乡父老全体发红包,给村里这样那样的福利。家乡有什么公共措施、集体活动要求捐款都是来者不拒。
  甚至有在外面心狠手辣的黑老大,对家乡人都会仗义相助,从不欺压。
  在外面走私、偷税漏税的大枭经常会做些修桥铺路,造福乡梓的善事。
  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做善事弥补自己的过错,只是因为那是他们的家乡、自己的根。
  返乡团和善对待乡亲的后果是乡亲给了他们更大的回报:
  人争归附。
  攻城战开始,有乡亲一起参加攻城,这真是人心所向的一场战斗。城里士兵不想守,城外士兵死劲攻。徐州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叫罗城,内城又叫子城。崔彦曾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外城在乡民的协助下不一会就被拿下,只得退到子城龟缩防守。可惜还是挡不住乡民的高涨热情,有的乡民可以冒着城上的箭雨纷飞,推着烈火熊熊的草车去烧城门。真是比返乡团成员还勇猛,很有当敢死队的潜质。
  子城也没坚持多久,毫无悬念的破了。以崔彦曾、监军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焦璐为首的省领导班子全部成了阶下之囚。
  而作为返乡团闹事的导火索,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连这待遇都享受不到,作为这场兵变的牺牲品,他们享受的是开膛破肚的待遇。
  “刳而剉之”。
  连带他们背后的家族也全被屠杀殆尽。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随后,庞勋迎来了他事业的第一个小高潮。徐州市民踊跃报名参军,原来驻军也改换门庭加入返乡团,队伍很快达到上万人。其中就有徐州旧将张玄稔,这是个关键分子。
  城内还有个乞丐,见此机会也开心的加入庞勋部队。这个叫乞丐有点勇力,在庞勋集团的这一年中,因为军功累积做了个小校的基层干部;他又很有眼光,深谙见风使舵之精髓,以后在大唐集团、黄巢集团都呆过,总之哪个老大实力大就跟谁,最后竟然也混到了个河阳节度使的高位。
  他就是诸葛爽,自称为诸葛亮的后代之人。
  庞勋在老领导崔彦曾的办公场所高高而坐,堂下大小文武济济一堂向他跪拜,堂外士兵杀气腾腾伫立两旁,谁都不敢正视自己。这酸爽,杠杠滴。庞勋有点飘飘然,他迫不及待需要与之地位相匹配的职位。向前辈王智兴看齐,只有一步之遥,就差个中央正式任命书。
  翌日,庞勋就在俘虏营里找出了温庭皓,两人以前也是认识的,庞勋知道这是个文化人,就叫他写封求职信给唐懿宗李漼。
  温庭皓想了一会,说:“这事关系重大,不是片刻可以写好的,我要回家去想想腹稿。”
  庞勋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温庭皓主动来见庞勋:“昨天之所以不马上拒绝,是想见妻子最后一面罢了。今天后事已安排好,前来领死。”
  庞勋被放了个鸽子,哭笑不得。看了温庭皓半天,干笑到:“书呆子这么做,真是不怕死。我能取得徐州还怕没有能写信的人吗?”说完还真就放了温庭皓,让他回家凉快去。
  温庭皓虽然官不大,文化人的风骨还是有,这点不得不敬佩他。
  没有风骨的文化人也照样有,温庭皓不写,自然有人写。庞勋又找了个叫周重的文化人代写公文。
  周重也是文化人,自负的唯一技术也是有文化。
  他挥笔帮庞勋写了封文采斐然、慷慨激昂、自负自夸还带威胁的求职信,全文如下:
  “臣之一军,乃汉室兴王之地。顷固节度使刻削军府,刑赏失中,遂致迫逐。陛下夺其节制,翦灭一军,或死或流,冤横无数。今闻本道复欲诛夷,将士不胜痛愤,推臣权兵马留后,弹压十万之师,抚有四州之地。臣闻见利乘时,帝王之资也。臣见利不失,遇时不疑;伏乞圣慈,复赐旌节。不然,挥戈曳戟,诣阙非迟!”
  半文盲庞勋看不太懂,觉得很激昂就好,于是夸了周重几句,聘请他为义军谋士,就安排人选送信。
  十月二十日,派押牙张琯送信去长安。庞勋是长舒口气,然后开始按功行赏,许佶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