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_第1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 (第12/12页)

你。那是我心里的话——你的一切,我不能不管,如果你真的万念俱灰了,我自然供养你一生。不然,难道又让你流落受苦?你想是不是呢?”
  她自己虽无激励他的意思,他却觉得她的话提醒了他,难道真的让阿娃来养他终生?自然没有这个道理。这样想着,他毫不考虑地答道:“我好歹弄个出身就是了。”大唐考试的科目极多,通一艺即不难入仕,所以他这样回答。
  阿娃大不以为然,“你的话,倒好像为了敷衍我似的。”她说,“我替你设想,除非不赴试,要想凭真才实学求个出身,除了进士,别的都不稀罕!”
  郑徽想起绣春告诉他过,阿娃喝醉了酒,曾嘲笑周吉人:“明经是什么玩意儿?送给郑徽,他都不要。”她是如此期许,他却说出那样没出息的话来,岂不惭愧?
  于是他说:“你的话对。我听你的就是了。”
  “左也‘就是了’,右也‘就是了’,都是无可奈何的话,我不爱听。”阿娃正一正脸色,又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去琢磨,没有人逼着你,你只管慢慢去想。”
  从此,阿娃再也不提他的将来。郑徽左思右想,下不了决心,姑且先把书拿出来看看再说,却是读不了几行,便觉烦闷不堪,重又丢在一边。
  转眼到了春暖花开的天气,郑徽自觉身体已完全养好了,有天找了本陶诗来念,从一早开始,到午饭时分还舍不得放下。
  “一郎,你今天怎么了?”绣春笑道,“前些日子,一拿起书就喊头疼,今天却整整用了一上午的功,头不疼吗?”
  郑徽自己也觉奇怪,饭后试着翻开他最不感兴趣的《尚书》,居然也能读得下去。这使他的信心大增,兴冲冲地对阿娃去说:“以后我得好好用功了!”
  “别说得那样容易,读书是件极苦的事。”
  “这你又不知道了,书中自有乐趣。”
  “是的,我不知道。”阿娃平静地说,“我只不过看你总是半途而废,才猜想着必是极苦的事。”
  “你看看,这一次绝不会半途而废。”
  “真的不会?”
  “绝对是真的!”
  “好吧,你先试试看。不要勉强。”
  郑徽有些失望,他原以为会得到阿娃的赞许和鼓励,却想不到她这样冷淡。话说得这样斩钉截铁,她还大有不信任之意,倒叫人不服气!
  这要争口气的决心,激发了他的目不窥园的傻劲。但阿娃却浑如未见,从不说一声慰勉激励的话。这使得郑徽感到冤屈,越发要赌一口气,甚至把书拿到饭桌上去看,心里想:这你该看见我在用功了吧?
  看是看到了,她只说:“用功也不忙在一时,这样子没有用的!就像千里长行,要不慌不忙,慢慢儿走;心浮气躁,恨不得一下子跑到,结果还是半途而废!”
  这几句话,说得郑徽真的服了她,顿时平矜去躁,心地清凉。自己订了一张课表,照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办法,调剂读书的趣味。一个月下来,恬然自适,偶尔自己拟题目,做篇策论,文思不求自来,他才知道自己确是大有进境了。
  于是,阿娃开了口:“现在,你可以开始用功了!”
  “怎么?”郑徽问道,“今天以前,不算用功?”
  “不算。早得很呢!”
  郑徽有片刻的懊丧,随即泰然:“不错,学无止境,确是早得很。”
  “一郎!”阿娃站起来说,“去换件衣服,咱们到西市去。”
  西市的中心是旗亭,酒家书肆,都集中在那里,是文士流连之处。阿娃在旗亭的南偏门下车,进入一家最大的书肆,郑徽才明白她此行的目的。
  “你挑吧!”她回头向他说,“该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别怕花钱!”
  郑徽就像老饕独享盛宴,欢喜得发愁了——愁的是怕自己肚子里装不了那么多。费了两个时辰,挑选了几十部书,大部分是当时极珍贵的印本,花了阿娃上百两的银子。
  在西市雇了部犊车,把书装回家,阿娃、绣春一齐动手帮忙,分门别类,在书架上理得整整齐齐。阿娃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像是读书的样子!”她说。
  郑徽不响,在心里盘算着,得要多少时间,才能把这些书都读完?
  他估计需要半年,实际花了八个月,直到这年年底才读完。在这八个月中,除了读书,自然还有窗课,十天一篇策论,三天一首诗,至于帖试要用的那三部“大经”——《礼记》《左传》《论语》,正文连注疏背得滚瓜烂熟,自更不用说了。
  “策论我不懂,诗里的意思,我也不完全明白,但音韵我是懂的,听你念诗的声调,我就可以知道好坏。”
  那是阿娃常常跟他说的话,所以郑徽的诗和赋,音节特别响亮,自觉有过人之处,策论原是他最擅长的,这样,帖试、杂文、策问的三场进士试,在他都很有把握了。
  “还不行!”阿娃却总是摇头,“而且,试期也还早,你别忙。”
  到第二年的秋天,阿娃终于说了句:“可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